| 部门文件
广州市体育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
作者: 穗体产   日期:2018-04-18  来源:www.ahqyss.com   点击数:
索取号:007483113-05-2018-000002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推我市体育产业工作实现新时代创新发展,现提出以下行动方案:

一、目标

2025年,实现体育产业总规模达2500亿元。努力打造产业体系完善、市场活跃宽广、集聚效应明显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体育产业对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率,建成与总体经济实力和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地位相适应的体育产业强市。

二、任务

(一)创新体育产业发展机制

1.加强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体育产业工作统筹,深入推进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工作,通过体育产业制度创新和实践,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统计,强化先行、集聚、辐射效应。(市发改委、体育局负责,市工信委、财政局、商务委、统计局、各区政府配合)

2.支持推动体育产权交易。依托广州产权交易所,完善广州市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充分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提升资源配置效益和效率,推进体育企业股权、体育赛事举办权、电视转播权、运动员转会权、体育商品销售代理权、无形资产开发权等具备交易条件的资源公平、公正、公开流转。(市体育局负责,市财政局、金融局配合)

3.激发社会体育组织活力。加强社会体育组织建设,政府部门给予必要的支持,增强组织造血功能,强化组织联系、协调、指导、研究、咨询、培训、公正、自律、监督等作用。(市体育局负责,市民政局、各区政府配合)

4.深化体育事业改革。先行推动广州市足球领域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实现管办分离。总结成功经验,推陈出新,对具备改革条件的事业单位,推进去行政化改革。通过逐步推进体育其它领域改革,形成市场主导、政府调控、社会参与的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市体育局负责,市编办、财政局、民政局、人社局配合)

(二)壮大体育产业市场主体

5.引进知名体育总部企业和项目。支持企业资产和资源跨地域、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整合重组,大力引进一批技术先进、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体育企业集团或体育组织总部及分支机构、创意中心、营销总部落户广州。带动具有创新性、规模性和发展潜力的体育投资项目在本地生根发展。(市发改委、体育局、工商局负责,市商务委、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工信委、各区政府配合)

6.培育本土体育企业壮大发展。积极落实国家、省、市的优惠政策,支持本土体育企业开展市场开发和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组建承接广州重大赛事的国有企业,提升赛事运营管理的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建立广州市体育重点企业名录,按照企业总资产、主营收入、增加值及增速等指标,对体育企业进行综合评估,重点支持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体育企业做大做强。(市商务委、工商局负责,市体育局、发改委、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工信委、各区政府配合)

7.扶持培育初创型体育企业。建设孵化基地,提供优惠条件,鼓励扶持初创型、小微体育企业发展,如体育动漫、体育旅游、电子竞技、运动在线指导、体育传媒服务、体育教育培训、竞赛表演服务等体育科技、体育社交、体育服务型新兴公司,增添市场活力、后劲和多样性。(市商务委、工商局负责,市体育局、发改委、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工信委、各区政府配合)

     8.建设国际知名职业体育俱乐部。将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广州富力足球俱乐部、龙狮篮球俱乐部等国内高水平体育俱乐部培育成国际知名职业体育俱乐部。鼓励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等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壮大。大力支持职业俱乐部参加国际国内比赛,提高广州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强化管理和服务,引导职业体育健康、快速、高端发展。(市体育局负责,市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配合)

(三)推动重点领域优先发展

    9.大力发展竞赛表演业。为竞赛表演提供更优质、便捷的安保、外事、宣传、医疗等城市公共服务,优化办赛环境。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拓宽办赛主体。着力办好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广州马拉松赛、2017-2022年国际攀联中国攀岩公开赛、2018-2021年世界羽联世界羽毛球巡回赛总决赛、2019年国际篮联世界杯赛等赛事。(市体育局、各区政府负责,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卫计委、外办、旅游局配合)

    10.推广普及健身休闲业。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主体的作用,建设和运营更多优质场地,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以科学健身为核心的体医结合健康管理机构,兴办各类健身休闲企业,宣传普及体质检测、运动处方、休闲养生、运动康复等知识,提高公众参与健身休闲活动积极性,拉动体育消费。(市体育局、各区政府负责,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国规委、住建委、林业和园林局配合)

    11.发展户外运动新兴产业。发挥广州户外运动节的示范效应,传播户外运动魅力和安全、环保、健康、超越运动理念。依托广州优良的山林、绿道、登山健身步道等资源,打造长跑、自行车、徒步穿越、定向越野、溯溪、攀岩等陆上特色休闲体育。利用广州水域面积大和滨海优势,配套完善相关设施,开发游艇、滑水、划艇等水上特色休闲体育。支持动力伞、热气球等低空特色休闲体育发展。(市体育局、旅游局、各区政府负责,市公安局、财政局、国规委、住建委配合)

    12.做大做强体育彩票市场。强化体育彩票公益性,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公信力,进一步完善责权利相匹配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扩大销售网点分布,优化销售服务,进一步拓展体育彩票销售市场,稳步提高体育彩票销售量。(市体育局负责,市财政局、工商局、各区政府配合)

(四)优化体育设施供给侧

    13.多渠道建设体育设施。将《广州市公共体育设施及体育产业功能区布局专项规划》纳入全市多规合一一张图工作,推动项目落地实施,实现 一主、五副设施网络和产业功能区布局。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运营主体网络化,推广及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重点建设足球场、游泳场、网球场、登山步道、体育公园等。(市体育局、各区政府负责,市发改委、财政局、国规委、金融局配合)

    14.挖掘现有体育场馆潜力。促进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类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提高利用率。探索所有权、经营权、监管权分离新办法,提高服务效益。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升级改造和精细化管理,增强服务功能,提服务质量。继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鼓励社会体育场馆向社会提供优惠服务。鼓励广州珠江体育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等优质运营管理实体实施品牌输出、管理输出及资本输出。(市体育局、教育局负责,市财政局、国资委、各区政府配合)

    15.支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经营,打造广州体育特色小镇。依托从化无疫区和广州赛马场,打造良口马术运动特色小镇。依托万达体育花都冰雪运动城,打造南方冰雪运动特色小镇。依托番禺市桥街全国轮滑之乡现有轮滑运动基础,打造轮滑运动特色小镇。(市体育局、各有关区政府、社会企业负责,市发改委、财政局、国规委、旅游局配合)

(五)促进产业发展互动融合

    16.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促进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挥广州足球、篮球、马拉松、羽毛球、网球等品牌赛事优势及户外运动节、南粤古驿道系列活动的影响力,聚集城市客源,创造体育旅游附加值。依托广州丰富的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赛事活动、大型体育场馆和优良的山水条件等资源,创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市体育局、旅游局负责,各区政府配合)

    17.推进体育+文化融合发展。释放体育文化消费需求,大力塑造体育IP,推动体育与传媒、影视、动漫及相关衍生产品联合开发。争取国际知名体育赛事转播商落户广州,建立广州体育媒体发布中心和体育影视传播中心地位。充分利用南沙自由贸易区的政策优势和地域优势,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产业与文化交流。(市委宣传部、市体育局负责,市文广新局、各区政府配合)

    18.推进体育+科技融合发展。鼓励体育科技创新,重点发展以新技术为支撑、有产业化发展前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装备器材和新型体育服务项目。大力支持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3D打印技术、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前沿科技在体育产业领域的投资、设计、开发和应用。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优化群体通服务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O2O)服务模式,完善信息查询、场地预定、门票销售、健身指导等服务(市体育局、科创委负责,市工信委、各区政府配合)

    19.推进体育+金融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市场主体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通过发行债券、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上市等方式筹措发展资金。大力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初创型、小微体育企业的金融产品,鼓励采取项目补助、贷款贴息和奖励等措施,扶持新兴潜力企业发展。推动体育保险逐步发展,搭建体育保险研发和推广平台,丰富职业运动员、体育旅游、体育意外等险种,为体育运动领域提供更优质高效的保险服务。(市体育局、金融局负责,市发改委、财政局、商务委、各区政府配合)

三、政策

(一)继续发挥体育产业发展专项经费的引领作用。2018-2020年,根据我市体育产业发展需要安排专项经费,加大对体育产业扶持力度,支持体育产业加快发展。(市体育局、发改委负责,市财政局、各区政府配合)

    (二)大力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级赛事。对落户广州连续3届以上的国际知名体育赛事,专项经费每次给予不超过800万元的办赛资助。在广州举办全国知名体育赛事,专项经费每次给予不超过500万元的办赛资助。广州自主品牌、水平高、影响力大的体育赛事,专项经费每次给予不超过300万元的办赛资助。(市财政局、体育局、发改委负责,各有关区政府配合)

    (三)按照广州市加快总部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资金、初创和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可申报奖励、补贴、扶持资金,支持国内外知名体育企业、总部、分支机构落户广州,奖励工业增加值或服务业增加值高速增长的领军企业,扶持有发展潜力的初创和小微体育企业,鼓励体育产业聚集发展。(市体育局、发改委负责,市财政局、工商局、各有关区政府配合)

    (四)鼓励工业厂房、仓储用地、村落空地、可利用的民舍院落、传统商业街区等,优先用于开办拆装式、充气式、移动式等便民、临时性体育场馆设施。支持存量用地、新增体育用地优先用于建设特色体育小镇、体育休闲公园、体育产业园区等体育产业项目。体育产业项目用地可享受法定最高出让年限和法定优惠价格。(市国规委、体育局、发改委负责,市住建委、林业和园林局、各有关区政府配合)

    (五)利用公共体育场馆等资源,支持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兴职业体育俱乐部。(市体育局、发改委负责,各有关区政府配合)

    (六)加强体育产业统计工作,优化体育产业统计机制,完善体育产业单位名录库、体育产业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定期发布体育产业及体育消费统计数据,形成体育产业统计制度化、常态化、信息化的工作机制。(市体育局负责,统计局、国税局、地税局、各区政府配合)

    (七)体育产业项目和消费可享受法定优惠税费政策。体育健身场所用水按照非居民标准执行,电、气、热价格按不高于一般工业或非居民标准执行。(市国税局、地税局、体育局负责,市财政局、各区政府配合)

    (八)引进体育管理、体育经纪、体育营销、创意设计等领域高端人才,纳入产业领军人才集聚工程,给予重点奖励。鼓励体育产业园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创建体育人才实习、科研、就业平台。鼓励退役运动员从事体育培训、体育科研等行业。(市体育局、人社局、教育局负责,市发改委、科创委、财政局、各有关区政府配合)

    (九)精简行政审批,实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允许使用住宅作为体育产业经营场所,放宽登记条件,支持证照分离,降低制度性投入成本。(市工商局、体育局、发改委负责,市财政局、商务委、各有关区政府配合)


行动方案主要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

 

序号

工作任务

负责单位

配合单位

时间进度

1

加强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工作

市发改委、体育局

市工信委、财政局、商务委、统计局、各区政府

 

2

支持推动体育产权交易

市体育局

市财政局、金融局

 

3

激发广州市体育产业促进会活力

市体育局

市民政局、各区政府

 

4

深化体育事业单位改革

市体育局

市编办、财政局、民政局、人社局

 

5

引进知名体育总部企业和项目

发改委、体育局、工商局

市商务委、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工信委、各区政府

 

6

培育本土体育企业壮大发展

市商务委、工商局

市体育局、发改委、工信委、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各区政府

 

7

扶持培育初创型体育企业

市商务委、工商局

市体育局、发改委、工信委、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各区政府

 

8

建设国际知名职业体育俱乐部

 

市体育局

市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

 

序号

工作任务

负责单位

配合单位

时间进度

9

大力发展竞赛表演业

市体育局、各区政府

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卫计委、外办、旅游局

 

10

推广普及健身休闲业

市体育局、各区政府

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国规委、住建委、林业和园林局

 

11

发展户外运动新兴产业

市体育局、旅游局、各区政府

市公安局、财政局、国规委、住建委

 

12

做大做强体育彩票市场

市体育局

市财政局、工商局、各区政府

 

13

建设一批体育设施

市体育局、各区政府

市发改委、财政局、国规委、金融局

 

14

挖掘现有体育场馆潜力

市体育局、教育局

市财政局、国资委、各区政府

 

15

创新打造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市体育局、各有关区政府

社会企业

市发改委、财政局、国规委、旅游局

 

16

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市体育局、旅游局

各区政府

 

17

推进体育+文化融合发展

委宣传部、体育局

市文广新局、各区政府

 

18

推进体育+科技融合发展

市体育局、科创委

市工信委、各区政府

 

19

推进体育+金融融合发展

市体育局、金融局

市发改委、财政局、商务委、各区政府

 

20

落实体育产业发展项目专项经费

市财政局、体育局、发改委

各区政府

 

 

 

 

【TOP】     】     【】     【